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报道,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近日,国家铁路局课题《铁路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技术研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专家评审。研究指出,2030年,我国铁路行业将满足国家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
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庄严承诺,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铁路作为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助力交通行业实现碳达峰有着重要作用。
国家铁路局课题《铁路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技术研究》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承担完成,该课题也是业内首个从设计角度出发、立足于铁路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研技术成果,对铁路行业实现碳达峰具有指导意义。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课题组负责人田超表示:“课题组以‘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和‘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指引,重点从牵引系统的节能降碳和房屋建筑的节能降碳两个方面,以及设计方案优化、清洁(再生)能源利用、能源利用新技术、机车牵引(供电)技术、设备绿色低碳技术、绿色(零碳)建筑技术及管理措施等七个环节,进一步开展铁路行业节能减碳技术措施研究。”
研究指出,2030年,我国铁路行业将满足国家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
田超表示:“课题组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铁路行业碳达峰技术对策,包括加快绿色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加强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铁路碳排放评估与监管体系的建立,加快铁路参与碳交易的研究,完善能源利用和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实现国家提出的“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和加快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目标提供了针对性强、适用性高的技术方案。”
3月22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据成都轨道集团总调度长徐安雄介绍,目前,成都地铁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人次,工作日单日客流量常态化保持在600万人次以上,线网运营水平与各项关键运营指标持续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如何继续提升市民乘客通勤体验感受、打造文明出行场景,徐安雄表示,成都将采取运力错峰配置、精准投放大站空车、快慢车差异化开行等措施,划梯度、分层次精细化配置线网运力,推进重点车站的扩能改造,满足乘客多元化快速出行需求,确保运营线网高效运行。 成都在国内行业首创的“文明365”服务长效机制运行情况如何? 徐安雄说,成都以提供全龄友好出行服务为目标,开展“轨道文化进校园”,打造“儿童乘车体验馆”互动平台、母婴候车室、高低位爱心窗口等全龄友好设施,设置无障碍的渡板、电梯、卫生间、盲文盲道等服务设施。 为了向乘客提供一体化便捷服务,只需下载一个APP,即可实现跨城乘坐轨道交通,徐安雄介绍,“成都先后与重庆、西安、南昌、郑州、广州等5座城市实现轨道交通出行二维码关联互通,市民乘客一码在手畅游无阻。” 在乘客体验方面,15座车站上线“同站过街”服务,所有地铁线路实现“列车分区控温”,6座车站投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