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23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广东将加速推进交通强国先行示范省建设,加快实施交通强国五大建设试点任务和交通强省“十大工程”,加快完善“三横六纵两联”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融合发展,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完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当好先行。
目前,广东总体建成全国领先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完善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和广覆盖的农村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初步成形,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运输服务能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省管铁路计划投资1100亿元
2018年至2022年,广东省公路水路交通基本建设完成投资9741.6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864公里,新增万吨级泊位47个、内河高等级航道383公里,新增铁路运营里程603公里,新建成韶关丹霞机场、湛江吴川机场。
到2022年年底,广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2万公里,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5328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368个;全省已建成9座机场。去年,广东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163.8亿元、同比增长9.8%。
锚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的目标和“三年工程两年干”任务,今年广东计划完成公路水路投资2300亿元、省管铁路投资1100亿元,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公路方面,继续推进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狮子洋通道等51项共1964公里续建项目,计划建成韶惠高速公路龙门至惠州段等13项共354公里,新增通车里程250公里。
水路方面,推进北江上延、东江、顺德水道等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加快推进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等63项续建项目,其中计划建成16项,新开工22项。
广东还将加快省管铁路建设,重点加快广湛、深江等37项在建项目,计划建成广汕高铁、汕汕(汕尾至汕头南)高铁等8个省管铁路项目,共约511公里。
实施旅客联程运输专项行动
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广东将继续全力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统筹加强全省港口、机场、铁路货站等重点枢纽的跟踪调度,确保枢纽设施服务不停、中转不断、运行有序;做好“澳车北上”服务,配合推动“港车北上”,深入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合力做好与港澳间公路、水路、铁路等客运服务保障工作。
广东将深化实施旅客联程运输专项行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和“一单制”联程货运服务体系建设;继续落实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悉心指导帮助行业市场主体用足用好各类惠企纾困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以创新引领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发展,广东将稳步推进智慧高速公路、数字铁路建设,推进新基建重点工程粤港澳跨海智慧通道工程建设,推动港珠澳大桥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维护;全面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力争创建10至30个省级绿色公路示范工程;推动港口岸电使用率同比增长20%以上,推动琼州海峡省际客滚船码头实现岸电设施全覆盖使用,加快推进内河船舶LNG动力应用工作。
每天清晨,一列列紫色“长龙”迎着朝霞,穿梭在城市之间,伴着运河涛声,驰骋于江淮大地,演绎着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近8年来,淮安有轨电车引领着绿色出行新风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轨电车沿线不少乘客均对有轨电车运营表示十分满意,目前淮安有轨电车又快又准,乘车体验也很舒适。 淮安有轨电车行驶速度从35km/h逐步提升至70km/h,全程运行时间从66分钟缩短至48分钟,电车运行速度的逐步提升,市民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小火车”每天开行280列次左右,运营近18小时,无论风雪交加的冰雪严冬,还是炎热难耐的酷暑盛夏,它总能如期而至。 有轨电车从主城区出发,穿越繁华街道,畅行在生态宜居新城,奔跑于文脉悠长的古城,它宛如一条紫色的丝带,连接城市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有轨电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城区间的时空距离,让“三淮一体”联系更加紧密,市民乘坐快捷的有轨电车出行,无论是休闲购物,或旅游探亲,还是品鉴美食,都是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 截至目前,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累计安全运行超1200万公里,服务乘客近5400万人次,日最高客流超5.5万人次,单线客流量全国领先。无论是速度、安全,还是服务,淮安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