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剑黎高速公路东方坳隧道左线顺利贯通,成为剑黎高速公路全线第一座双幅贯通的隧道,标志着剑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为全线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隧道贯通仪式现场
据了解,东方坳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右幅隧道长度为1075m,最大埋深约为 309m;左幅隧道长度为1045m,最大埋深约为 327m;隧道内地质条件复杂,属侵蚀-剥蚀型低山脊状山沟谷地貌单元,海拔介于 520~1191.2m,相对高差 671.2m。因施工交通条件差,隧道进出口无道路通至洞口附近,仅前期7公里便道施工修建耗时6个月。
面对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项目全体参建者认真贯彻标准化施工理念,配备专业化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精心组织、科学施组,加强现场管理。
据悉,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是贵州省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五年决战项目,为省级高速公路项目,项目全长约74.395公里,总投资约129.68亿元,建设期为3年。剑黎高速的实施有利于完善贵州省高速公路网,打通贵州省东南部区域对外交流快捷通道,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