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随着292#盾构机破土而出,由中铁十局承建的济南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向阳站~临港站区间(向临风井~向阳站)盾构区间左线顺利贯通,是济南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连续穿越风险源最多的区间隧道,为后续施工任务奠定基础。
中铁十局承建施工范围包含川流站(不含)~向阳站~临港站~临机明挖接收井(不含),共计两站两区间风井三区间等多项施工任务。左线全长1458.903m,区间坡度大、转弯半径小,掘进地层基本为全断面粉质黏土、粉土,穿越主要风险有次高压天然气管道、南水北调工程、小清河、青银高速等风险源,由于小半径曲线始发、穿越地表河流及黏性地层等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为盾构施工带来严峻考验。
为确保盾构顺利掘进,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目标,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多措并举,多方多次组织专家论证,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措施,保证源头管控到位,深化和加强作业人员培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提升技术操作水平,狠抓过程管控,完善交底研讨自评,保证技术支持到位,通过团队积极协作,盾构队攻克技术难题,解决施工干扰,历时224天圆满完成贯通任务。
济南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起于滩头站(不含),北至遥墙机场站,全长13.01公里,共设6座车站。全线采用地下线敷设,采用B型车6辆编组,设计最高车速100公里/小时。向阳站~临港站区间长距离大下坡小半径施工,同时连续穿越南水北调工程、小清河、次高压燃气管等重大风险源,该区间左线的顺利贯通为项目右线施工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也为后续施工以及铺轨单位顺利进场奠定良好基础。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