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轨道交通>正文

武昌古城下“红色堡垒”提速盾构安全掘进

分享到:

“十一”假期,黄鹤楼公园人山人海,在他们脚下约40米,和平大道南延工程建设开足马力,直径超5层楼高的盾构机“和平号”正日夜不停向南掘进。

作为未来武昌的交通要道,该工程完工后将打通和平大道“断头路”,有效缓解中山路至白沙洲大道的交通压力,并为武昌古城与武昌滨江商务区往来提供极大便利。在千年古城下掘出一条城市“新动脉”,对任何施工方都非易事,武汉城建集团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党支部却勇挑重担。

“针对紧凑的地下空间,项目选用‘单洞双层’方案,共设六车道,规模为全国之最。”项目现场负责人叶青介绍,该集团特别为此定制了一台长136米、重4700吨、开挖直径16.03米的盾构机,开挖直径为全国内陆地区最大。

然而,让这台“大家伙”动起来却没那么轻松,摆在它面前的是国内最复杂的施工环境——1000多米长的隧道线路中,就有20多类岩层分布其中,最硬处的中风化石英砂岩,强度堪比钻石,每日只能推进不过3米。而在长约730米的灰岩地段,几乎每掘进100米就有40米是溶洞,施工难度陡增。

同时,因线路下穿黄鹤楼、司门口商圈、昙华林等民房基础薄弱的老武昌城段,且与运营繁忙的京广线、地铁5号线临近,项目对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地层扰动、地表沉降要求极高。

“穿越时稍不注意,后果不堪设想。”叶青介绍,面对国内施工技术含量和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负责项目建设的第二党支部迅速成立党员突击队,“红色堡垒”紧密攻关建设难题,全面提速项目建设。

针对施工精度、地面沉降等方面的高要求,支部成员将TST、超前钻孔、SSP-E等各项新技术全面应用至盾构机掘进过程,实现超前地质预报,解决项目穿越岩溶地段等复杂多变地层难题,实现全方位、动态化监管。

“层层压力下,9月,盾构机在穿越京广铁路时,地表沉降不超过0.4毫米。”叶青说,目前该工程隧道掘进已完成约80%,且成功将穿越各类风险源沉降控制在2毫米以内。

编辑: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