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后的万新大道电力隧道
10月20日,随着地下20米深的“万新号”顶管机精准进入接收井,由铁四院设计的万新大道电力隧道全线贯通。这是铁四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实干献礼党的二十大的新成绩。
万新大道电力隧道全长1.6公里,纳入220千伏高压电力管线,采用顶管法施工,管节内径2.8米、外径3.36米,全隧道共设置5处顶管工作井,工作井之间最大顶进长度达420米,刷新了铁四院大直径顶管的单次顶进长度纪录。
隧址位于珠三角冲积平原海积相深厚软土地区,流塑状淤泥层的最大厚度达40米,在该地层条件下建设电力隧道,无异于“豆腐脑里插筷子”,其中下穿河道段最小覆土厚度仅6.5米。
隧道南接铁四院设计的红莲路综合管廊,北连红莲大桥电力管廊,东至万龙大桥电力隧道,是南沙区电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工程地质条件差、建设环境复杂、施工风险大、环保要求高等难题,总体组从前期方案研究到配合施工,充分展现了“专业、敬业、创新、创誉”的新时代铁四院精神,通过精细化设计,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缩短了工程工期。依托铁四院“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非开挖顶进关键技术”科研成果,设计团队创新性地解决直径超过3米的大断面顶管长距离顶进、预制管节高精度拼装、顶进期间姿态纠偏等行业难题,相关成果已申报2022年度湖北省科技奖,参与行业规范编写2部,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篇,申报专利2项。
目前,铁四院交通院综合管廊技术团队先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完成了万顷沙红莲路综合管廊、万新大道电力隧道、珠海平华大道、东莞东湾大道等综合管廊项目的勘察设计,积累了丰富的软土地层城市综合管廊勘察设计经验。万新大道隧道顺利贯通为铁四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领域增添了一张“新名片”。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