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不用拿卡、不用掏手机,继“扫码”“刷脸”后,又一新智能进站模式在北京地铁落地,乘客伸手即可进出站,方便快捷之余还能享受科技酷感。
5月21日,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宣布,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服务正式上线。乘客通过注册开通“刷掌”乘车服务后,即可在该条地铁线路“刷掌”过闸乘车。
乘车前,乘客只需在大兴机场线各站自动售票处的刷掌注册机录入掌纹,并在微信小程序“北京地铁刷掌乘车”完成授权后即开通“刷掌”乘车功能。乘坐地铁时,乘客需找到带有圆环标志的刷掌闸机,将掌心面对圆环内的识别区。完成识别后,圆环变为绿色,闸机将自动打开。“刷掌”出站后,手机会收到扣款的提示推送。
生物识别是国际支付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据介绍,“刷掌”乘车服务采用“掌纹+掌静脉”识别技术,具备无介质、非接触、高便捷、高安全等特点。与人脸过闸方式相比,“刷掌”乘车服务需乘客在掌纹闸机前主动伸手刷掌,系统方能获取信息并通过后台比对识别后予以确认。“刷掌”乘车服务通过采用数据脱敏和数据加密技术,可有效地保证用户的安全使用。
“‘刷掌’过闸属于非接触式过闸,卫生且安全。乘客即便遇到忘带实体卡、手机没电等特殊情况,也能乘坐地铁。”微信支付相关负责人表示,“刷掌”过闸乘车从多个角度优化了乘客的乘车体验,乘客伸手即可进出站,对老人更友好、对各类身体不便者更加无障碍。
据了解,除交通场景外,“微信刷掌”还会逐步应用于办公、校园、健身、零售、餐饮等领域,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场景需求,探索更多创新高效的数字化方案。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2022年铁道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 2022年,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统计公报》显示: 一是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有力有效。2022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9.84亿吨,比上年增长4.4%。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6.73亿人。 二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2022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 三是铁路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82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4.2万公里。 四是铁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发布铁路国家标准6项、铁路行业标准31项、铁路行业计量规程规范2项。发布由我国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铁路联盟(UI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标准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