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地铁建设成本再创新高。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近日在上海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官网发布了上海市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设计招标公告。公告显示,工程总投资938.89亿元,线路全长约46.2公里,平均每公里投资达20.32亿元,工期为2954天(约8年)。
公告称,上海市轨道交通19号线及19号线北延伸工程是一条贯穿中心城中央活动区的南北向径向市区线,途经闵行、徐汇、浦东新区、虹口、宝山等行政区,线路全长约46.2公里,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共设车站34座,平均站间距为1.39公里。
线路有换乘站18座,分别与2、4、6、7、8、9、10、11、12、13、14、15号线、在建18号线二期、规划20号线、规划22号线、在建23号线、规划26号线、在建机场联络线、规划奉贤线、规划机场快线、在建沪通铁路二期、在建沪渝蓉高铁、规划宝嘉线换乘。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一线城市地铁造价超10亿元/公里已较为普遍,如按照《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规划建设的上海地铁20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13号线西延伸工程每公里建设成本分别达19.87亿元、12.05亿元、12.89亿元。
一位北京地铁人士对记者透露,就北京目前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地铁线路来看,建设均价已超10亿元/公里,部分线路如《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2—2027 年)规划建设的地铁25号线三期(丽金线),预计成本将超过15亿元/公里。
“地铁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工程费用及土地房屋征收补偿费、道路疏解费、管线改迁费等。随着征地拆迁、材料、人工等成本的不断提升,地铁建设成本越来越高。”上述北京地铁人士表示,不同项目各种费用占比不一,通常征地拆迁费用占比最高,因地铁多修建于城市繁华地带,拆迁一直都是地铁沿线各个利益相关人眼中的“唐僧肉”。
一位广州地铁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由于城市拆迁补偿高、站点建设密度大、线路地下施工工程大等因素,地铁建设成本远超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目前国内地铁每公里单位造价从5亿元上升到7亿—8亿元,一线城市线路超过10亿元/公里。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以下简称“城轨协会”)7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7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0566.55公里,其中地铁8112.23公里,占比76.77%。
城轨协会2021年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预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均完成建设投资约6000亿元,全国预计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建设投资强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运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普遍较差,部分地区政府甚至承担了较大的债务风险,未来长期还本付息面临较大财务压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面临财务可持续挑战。
城轨协会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规模和节奏方面要量力而行,有序推进。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轨道交通,合理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在建设标准方面,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一体融合,集约高效,严控风险,持续发展。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