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伴随着盾构推进的轰鸣声,由中铁二十二局承建的中心街东站至太原南站盾构区间顺利始发。据了解,自5月以来由中国铁建投资集团联合投资建设的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捷报频传,又有3个车站先后完成主体结构封顶、4个盾构区间顺利始发、1个盾构区间双线贯通,多个重点控制性工程有序推动,全线施工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次始发的中太区间覆土浅、坡度大、转弯急、沉降控制要求高,尤其在下穿掘进期间极易造成周边建构筑物沉降超限,对盾构掘进控制及注浆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为确保盾构顺利始发,针对区间沿途各风险源,施工团队分区间单独编制盾构始发掘进到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复核通过后,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落实各项措施,为盾构始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太原地铁1号线全体建设者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战疫情抓安全保进度。各级管理部门下沉一线、蹲点督导,一方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一方面筹划施工生产工作,并结合生产实际,优化工艺、创新工法,采取倒排工期、细化管控等各类有效方式,精准、高效、快速推进施工;同时还通过开展党建共建、劳动竞赛活动,争创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调动全线建设者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通过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力争将因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