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以钉钉子精神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专场发布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北京市将综合交通承载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标本兼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市域内建成全国铁路客运枢纽7个
容军表示,“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北京市域内全国铁路客运枢纽数量达到7个,规划的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到毗邻城市时间缩短至1小时,主要枢纽到津冀主要城市时间缩短至2小时,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北京市铁路客运枢纽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朝阳站、丰台站配套交通枢纽正在加快推进主体工程建设,北京西站、清河站实现国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互认,有效提升换乘体验。12306 App上线刷码乘坐城市轨道交通业务,北京成为首个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票务融通的城市。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有21条807公里
北京市中心城区和副中心轨道线网不断加密。“十四五”以来新开通运营9条(段)线路共80公里,全面推进11条(段)共231.3公里轨道新线建设。截至目前,全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1172公里,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7条、807公里。
东直门航站楼年底实现行李托运
北京市航空“双枢纽”体系持续完善,有力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城市航站楼建设,东直门航站楼预计今年底实现首都机场线航空行李托运;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正在推进建设。
域内高速“断头路”清零
北京市域内高速公路网“断头路”清零,公路总里程达22363公里,总规目标趋于完成,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开行了北京重点功能区与廊坊等地之间的通勤定制快巴,环京通勤效率有效改善。
距轨交50米公交站点升至85%
北京市地面公交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十四五”以来,调整常规公交线路336条,增加线网覆盖297.4公里,削减重复线路1425.5公里、减少重复设站3006处,方便497个居民小区出行。缩短与轨道站点的接驳距离,改善换乘条件,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上升至85%。不断拓展丰富服务模式,企业专线、通勤、通学、旅游等服务场景的定制公交和巡游巴士专线已达677条。
完成3218公里慢行系统改造
北京市持续实施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建成全国第一条自行车通勤专用路,完成3218公里慢行系统改造,推出一批典型示范街区,连续安全、环境友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体系初步形成。加强轨道和公交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空间供给和秩序维护,引导共享单车+地铁或公交的出行方式。2022年中心城慢行出行比例达49%,共享单车年骑行量近10亿人次,创历史新高,荣获首批全国绿色出行创建城市称号。
2023年10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9条,运营里程9862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6.6亿人次,进站量15.9亿人次。 10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1.7亿人次、增长6.9%,同比增加9.5亿人次、增长55.8%,较2019年月均客运量增加6.7亿人次、增长33.5%。10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69万人次每公里日,较2019年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降低18%。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2.5公里,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青岛地铁13号线二期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