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日)下午,“拥抱城市——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展”在市规划展览馆开幕,16个重点项目、60多个典型案例集中展现近年来轨道交通一体化取得的突破与创新。
展览包含序厅、科普站台、彰显风采、齐驱并进、未来愿景、尾厅六个板块,展陈方式丰富多样,包括图文、视频、模型、VR等。
最早实践一体化理念的车站是哪一站?在互动展陈中,观众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南礼士路站。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总部副总经理檀鹏晶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1号线南礼士路站东北口就与国家海洋局大楼合建,出入口没有占用人行道,而是与临近的公建结合。
在展厅里,观众可以穿越厚重历史,感受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可以开启闯关之门,逐步破解一体化项目历经的挑战;可以细观车内群像,了解一体化参与各方的分工职责。“我们设计了科普站台和互动环节,就是希望倾听公众的声音,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北京轨道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轨道交通处副处长王婧说。
由科普站台步入彰显风采板块,这里以“轨道+”为主题,基于16个轨道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展现一体化在综合交通、有机更新、活力共享、复合利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据了解,本市71个轨道微中心正在加快实施,将更多城市功能布局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未来,五线换乘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体将成为北京市国际交往新的展示窗口和交通门户;市郊铁路霍营综合交通枢纽将带动回龙观地区存量更新和活力再造;未来科学南站与写字楼和商场将实现“三合一”,形成产业配套新场景。
新闻名词
轨道微中心
是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
2023年10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9条,运营里程9862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6.6亿人次,进站量15.9亿人次。 10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1.7亿人次、增长6.9%,同比增加9.5亿人次、增长55.8%,较2019年月均客运量增加6.7亿人次、增长33.5%。10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69万人次每公里日,较2019年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降低18%。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2.5公里,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青岛地铁13号线二期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