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南昌公交集团黄志云副总经理一行来学院走访,与学院开展座谈交流会。双方围绕公交服务满意度提升、智慧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公交服务品质优化、未来发展新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议由张鹏飞院长主持,副院长甘卫华、石俊刚,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查伟雄,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负责人及相关教师代表参会。
南昌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黄志云指出,作为江西省规模最大的公交运营企业,受疫情冲击及共享出行方式影响,企业面临客流量持续下滑,亟需通过产学研合作,在出行大数据分析、乘客出行心理、公交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寻求发展新途径。运调处处长王小平具体提出了未来六大合作方向,包括乘客出行行为动态监测、公交线网优化与运力配置、乘客满意度调查与分析、公交出行文化建设、职工技能培训、深化党建共建机制等。
针对企业提出的合作需求,学院相关教师结合自身研究特长,与公交集团相关部门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张鹏飞院长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围绕企业需求组建高质量科研团队,全力为南昌公交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随后,双方就签订合作框架达成共识,未来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此次合作深度践行了学院服务地方交通事业发展的职责使命,为学院教师搭建了产学研紧密联动的桥梁,不仅能助力南昌公交集团谋求更好的发展途径,更能为学院教师创造丰富的企业合作机会,推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深度融合。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