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公共交通>正文

巴平高速打造绿色生态和谐之路

分享到:

在由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天峨(黔桂界)至北海高速公路(巴马至平果段)(简称巴平高速)路面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路面中央分隔带上种植塔柏、红叶石楠灌木,铺种马尼拉草,浇灌水车逐一浇灌,细致养护。宽阔的6车道中央带,绿意盎然,一条绿色生态的高速公路铺展开来。

巴平高速是一条穿梭于桂西北画廊中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连通贵州至北海,途经平果市、大化县、马山县,沿途皆是岩溶峰丛洼地和剥蚀侵蚀丘陵地貌,经过达洪江水库二级生态保护水源地等多个生态环境敏感地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重要论断。巴平高速2020年12月开工建设,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广西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建设之路,绘就了一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为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擦亮生态底色。

设计引领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巴平高速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建设总策划,深化生态环保设计。这一项目沿线山高谷深,穿越达洪江水库二级生态保护水源地、六力水库、造加水库等生态环境敏感区、生态严控区等。在施工过程中,全面优化施工方案,打造出了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公路工程。

此外,该项目还通过生态、环保、安全选线等多种手段,规避环境敏感点、少占高标农田、设计线路优化比选,合理控制路基填挖,统筹土方调配,有效减少取、弃土场设置,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比如项目全线共有12座隧道、32个高边坡,采用“一洞一设计”“一坡一设计”,降低了洞口边仰坡的开挖高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和破坏。施工完成后,对隧道洞口以及边坡进行植草复绿和生态恢复,充分融入原有的自然景观。

据了解,经过合理利用,全线弃土场数量较项目初设批复时减少18个,节约弃土场占地450亩,生动地践行了“零弃方、少借方”的绿色公路理念。

科技创新 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名扬四海的“金字招牌”。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巴平高速积极应用“四新”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巴平高速沿线穿越三叠纪时期形成的以泥岩、砂岩为主的地层,部分路段穿越炭质泥岩,岩石稳定性差,因此石质边坡的防护问题十分突出。“结合广西汛期雨势迅猛的特点,我们还引入喷射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对于各种高陡边坡、岩体破碎、易崩解及冲刷严重的坡体,用植被混凝土基材和种子喷播防护,掺入水泥提高抗冲刷能力,同时掺入添加剂和腐殖质改善土壤环境,这样有利于恢复边坡植被原貌。”指挥部党支部书记、指挥长张黎明介绍,巴平高速采用基于微灌技术的边坡绿化方法,微渗管采用新型高分子半透膜制成,结合雨水收集系统,基本实现供需平衡,无需人工长期进行维护。

不仅如此,隧道照明采用储能发光材料、纳米硅负离子涂料、智能调光控制系统形成多元素亮化节能系统,比常规系统节能30%。

强化管理 打造山区绿色公路

公路延伸到哪里,绿色就覆盖到哪里。巴平高速将绿色基因深深植入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着力保护桂西北水土生态环境,让绿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最亮眼的底色。

前期规划时,巴平高速制定了《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绿色公路的建设目标和实施途径,将勘察设计、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临建设施、信息化运用等建设内容清单化,同步制定考核奖励方案及分阶段实施等保障措施。

表土作为一种珍贵的资源,含有丰富的种子库,包括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项目清表之前,各参建单位实行表土剥离专项施工方案,形成表土剥离调查表,设置多个表土剥离存放点,沿线用地范围内移栽保护和培育原生植物,后期用于土地复垦、土壤改良等。

针对项目高大边坡数量多、防护绿化难度大的特点,巴平高速推出《边坡绿化防护管理办法》,给出了适宜本地区的草种配方,对草种、喷播、养护全过程进行标准化规定,特别要求绿化所选物种必须外委检测,禁止包含侵略性物种,避免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破坏,对一草一木负责,实现边坡绿草如茵、花开四季,路景交融。

山连环、水萦绕。巴平高速根据“防排水、绿化先行”的理念,优先施工截排水沟并将防排水系统接顺自然水系。严抓取弃土场防护绿化及安全稳定性工作,依据地形、征求村民意愿将适宜的取弃土场改造成旱田或水田,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指挥部通过招标委托专业机构,专项动态监测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定期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和防治效果并形成报告,借助外部力量保护水土资源。

以人为本 绿色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巴平高速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绿色公路发展,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不仅扮靓美丽乡村,还助力当地乡村经济发展。

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巴平高速最大化节约资源,全线9个驻地、办公室均利用既有建筑改造而成,将沿线122公里的施工便道修建成方便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民生之路,全线11座梁场共280亩,全部建设在主线路基上,避免线外用地,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最大化保护当地原生态。

另一方面,巴平高速因地制宜地集约化建设大型综合性场站,建有一座大型场站(六站合一),节约用地60余亩,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践行“永临结合”理念,与主线同步修建的连接线横穿综合性场站,施工期作为运输道路,完工后作为二级公路。最关键的是,综合性场站可在完工后改造成果蔬、木材等深加工厂,搭配连接线形成交通便利的农产品贸易集散基地,提高生产力,畅通农产品销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使偏僻的村镇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显山露水有民俗,山清水秀人更好。巴平高速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积极挖掘当地“朋友节”、壮族嘹歌和瑶族达努等民俗文化与壮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交旅融合,探索设置含水电桩的房车旅行营位,打造亮点突出的锦绣壮美服务区,联合当地政府发展生态经济项目,不仅推动高速公路绿色发展,也落实了“两山”理念的经济发展路径。

巴平高速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广西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在双碳政策、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下,巴平高速将绿色基因深深植入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践行“精品工程、平安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理念,奋力打造安全可靠、质量耐久、经济环保的高品质工程,建设绿色高速公路,向社会交出一份生态环保答卷。

编辑:同同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