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在政务中心站深达25米的始发井下,“基石1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推进油缸逐渐伸长……经过一个月的现场组装焊接,政务中心站~政务中心东站区间左线盾构正式始发,继完成全线首座封顶的车站后,项目团队再次实现全线首台盾构机始发,为地铁22号线盾构施工拉开了序幕。
活动现场,监督总站四室主任李萌、重大办一处主任科员杨承杉、副中心工程办交通设施部副部长张明亮、快轨公司总经理刘刚、公司党委书记沈跃武、副经理崔红军等参加始发仪式。项目经理杨宇博详细汇报了盾构施工概况、盾构机概况及盾构施工管理措施。
政务中心站~政务中心东站区间沿兆善大街东西向敷设,区间长度约为625米,盾构开挖直径为8330mm,在掘进过程中先后下穿兆善大街、热力沟、D324中压燃气管道、政通东路管廊、含英园二区等风险源,还要克服含水细砂及细中砂层等施工难题。项目团队针对各风险点进行了周密分析和充分论证,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配备了充足应急抢险设备和材料,项目更是加强地面监测、严密控制盾构推进参数等措施。项目采用全套筒始发,在盾构机初始掘进阶段建立土仓压力,可有效防止洞门涌水涌砂的风险。
作为全线第一个施工的盾构区间,项目采用配置性能较高的盾构机。“基石一号”盾构机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北京市东部富水粉细砂层地质条件下,为后续相邻盾构工程提供掘进参数、工况效率及施工经验。同时,作为北京轨道交通首个盾构智能化掘进示范工程,“基石一号”盾构机搭载了盾构自主掘进等成套智能化技术装备,实现盾构自动驾驶、自动检测、实时监控预警等功能,该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北京轨道交通盾构智能化施工水平。
春风得意启新程,策马扬鞭勇奋进。下步项目将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全体员工将乘势而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努力打造优质精品工程。
记者从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截至5月27日,天津地铁全网安全运营7000天,累计安全运送乘客41.7亿人次,列车正点率、运行图兑现率均达到99.99%。 7000天里,天津轨道交通秉承“慎、严、细、实,零缺陷”的安全理念,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夯实运营安全体系。一是全面开展三级运营管理模式和双控体系建设,完善大客流踩踏、列车脱轨相撞、保护区结构坍塌、淹水倒灌、火灾5项重大风险管控,梳理6000余项不同等级风险,均制定有效管控措施。二是建立三级应急协调处置体系,形成“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高效信息传递机制,实现预警信息、突发事件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和处置。三是建立“1+4+N”多专业智慧运维体系,通过1个智慧运维中心、4大应用专业、N项智能检测监测设备,实现设备状态数字化、管理决策智能化,提升设备设施运行安全。四是在全网各车站、段场、变电所、过渡段、风井等1400余个重要点位,储备水泵、沙袋、防淹挡板、彩条布等防汛物资24000余件,配备抢险车80余辆,应急抢险队员2100余人。 7000天里,天津轨道交通秉承“快捷无忧,贴心一路”的服务理念,将有温度的服务贯穿到每一个细节。一是持续优化票务政策,坚持让惠于民。先后发行学生优惠票、老人优惠票、“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