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同场景对于氢气成本的容忍度不一样,氢气应用速度也将不一样。
氢能在2C和2B端应用如同锂电池在电动车和储能领域的应用。2C整车端当电池价格下降到一定水平,购置成本可以与同价格带燃油车打平,产品力有优势,新能源车得以普及。2C储能领域,当风光+锂电的度电成本与当地上网电价接近时候,储能领域也将迎来快速增长。而氢气下游同样由于应用场景不同,每个场景对于成本的要求也不同:
合成氨,甲醇等领域:工业上过去使用灰氢/蓝氢,成本较低,对绿氢替代成本要求更加苛刻。
商用车领域:成本对标柴油车TCO(全生命周期成本),对氢气价格容忍度较高。
炼钢领域: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特性,过去主要采取焦煤炼钢,而海外多采用天然气炼钢,故氢气冶钢不仅对氢气的成本要求很高,在对于现有炼钢技术替代上,额外投资成本也需要考量在内。
储能领域:氢气主要应用于长时储能调节,但是电-氢-电的模式转换效率较电-电池-电更低,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如采用SOFC热电联供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至90%+。
终端市场对氢价接受不同
制氢加氢供需空间错配,影响不同应用场景氢气源。考虑到下游应用场景的不同,其对于氢气价格的容忍度不同,不同场景氢气来源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合成氨、合成甲醇、冶金、储能等领域:下游应用较为集中,现阶段适合采用电解槽制氢,适配风光资源较好,发电成本较低的三北地区。
交通领域:下游车端应用较为分散,在低电价的西北地区,以及高电价的沿海城市都有运营。现阶段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较少,当地不同来源氢气皆可满足需求,电价较低地区采用电解槽制氢;而电价较高地区,多使用工业副产氢提纯。同时在部分钢铁、化工园区,由于环保要求对开工率的限制,采用燃料电池车开工率更高,即使现在燃料电池车较贵,不依赖补贴亦可打通商业模式。
氢能全产业链条图
特别推荐: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