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14时,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试验电客车首次从金华站一路直奔东阳,15时11分顺利抵达体育馆站,金义段和义东段首次拉通试跑获得成功。这标志着金义东三地从此实现轨道交通一线牵,大都市区协同共建和交通“三圈”建设开启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全长107.17公里,途经22个乡镇街道、200多个村居社区,由金义段和义东段组成,两段在秦塘枢纽站呈丁字相交。
金义段(金华站—秦塘站)已于今年1月11日开启试乘。义东段由于铁路义乌站和东阳横店站建设,将分段开通,首通段为义乌凌云站—东阳体育馆站区间。
信号系统是轨道交通电客车安全运行的中枢神经,信号贯通是开通运营的先决和必要条件。今年5月义东段首通段信号系统已完成与站台门、通信、乘客信息、车辆等专业系统的联动测试。随着6月14日义东段首通段信号系统顺利接入金义段,各系统测试验证全部完成,意味着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大厅已具备金义东全线行车、电力等调度功能。
下一步,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将严格按照轨道交通工程开通运营前的安全评估技术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空载试运行各阶段工作,高标准调试、高强度培训、高质量推进,力争早日实现义东段首通段开通试乘,以及全线通车并投入初期运营。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