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记者从合肥轨道交通集团获悉,端午小长假(6月2日至5日),合肥轨道交通线网累计安全运送乘客295.7813万人次。其中,2日客流量最大,达89.0809万人次。
6月2日至5日,轨道线网累计安全运送乘客295.7813万人次,日均客运量73.9453万人次。线网行车组织情况良好,各类设备状况表现稳定,无因故障导致列车清客、停运、掉线情况,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100%。
记者了解到,端午前后客流最高峰为6月2日。具体客流数据为:6月2日,线网客运量为89.0809万人次;6月3日,线网客运量为78.4589万人次;6月4日,线网客运量为58.4286万人次;6月5日线网客运量为69.8129万人次。小长假期间,线网进站客流前三车站依次为:合肥南站、合肥火车站、三里庵站。
6月4日12时许,合肥市城区出现强降雨,合肥轨道集团立即落实强降雨应对防范措施,对正在运营的118座地下车站及78个在建车站工地开展地下空间和易涝点应急巡查值守工作。当日,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建工地周边未出现积水积涝现象。
端午节当天下午,合肥轨道交通集团在1号线紫庐站、3号线四泉桥站组织开展民俗体验活动。市民乘客通过参与“投壶”、“踢毽子”等民俗游戏,获得端午香囊,感受端午文化。活动现场,来往市民积极参与,营造了热烈、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