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上,万钢发表题为《深化全球合作 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市场化》的演讲。第五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首次离开国内,选择慕尼黑作为举办地,9月6日至7日,全球车企大佬和主办方共同讨论了产业相关话题。外媒认为这象征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出海雄心。
大会主席万钢主张,在发展纯电汽车的同时,也要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也赞同这一观点,他呼吁中国扩大加氢网络。
作为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的设计师,万钢坚信,氢能汽车将在中国发挥重要作用。看好氢能汽车的前景,燃料电池汽车在某些地区可能会很有效。他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将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关键,因为城市之间的距离很远,电动汽车的采用率仍然很低。
图片来源:彭博社
万钢在IAA车展期间举行的中德会议上也说:“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绿色氢能系统。在某些地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氢能汽车甚至可能比纯电动车型更为普及。推广氢燃料非常有益,因为氢燃料还可用于海运和铁路运输。”他补充说,“特别是中国的商用车辆,可以从氢动力系统中受益。”
德国氢能技术的主要支持者对此表示赞同。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这场活动上表示,宝马已制造了数十辆氢气测试车,并愿意将这种动力传动系统应用到2025年左右推出的“Neue Klasse”汽车上。
齐普策说:“对我们来说,谈论零排放汽车也就意味着谈论氢能。”他补充说,“中国应该在城市中心附近增加更多的加氢站,以提高该技术对个人客户的实用性。”
宝马运营着一支由80辆氢动力iX5运动型多用途车组成的测试车队,并将它们运往多个国家进行试驾。宝马将在2025年后决定是否进行批量生产。由于成本高昂,加之加氢基础设施刚刚起步,氢能汽车的发展举步维艰。
奔驰已经淘汰了小批量生产的GLC SUV氢动力车型。虽然本田汽车在2021年停止了Clarity氢动力车型的生产,但已宣布计划于2024年开始在美国生产燃料电池汽车。
中德两国工业界的高管讨论了诸如统一供应链碳排放跟踪标准等议题。万钢强调,以氢为动力的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实现低碳交通转型中的重要意义。
万钢说:“很多人都很好奇中国对燃料电池的看法。氢是中国国家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少商业运输中的废气排放方面大有可为。”他呼吁,“我们需要推动整个供应链的低碳发展,以有效地过渡到可持续的未来。”
特别推荐: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