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随着巨大刀盘破洞而出,中建八局轨道公司承建的青岛地铁6号线创~石区间实现双线贯通,成为中建集团首个采用双护盾TBM工法掘进实现双线贯通的盾构区间。
青岛地铁6号线创~石区间全长1897m,其中TBM掘进长度达1688m,是工程全线最长机械法掘进区间,而这短短的1688m,却隐藏着重重风险阻碍,考验着八局人的实力担当。
第一大难关是下穿水库河流及大桥等多个重大风险源,其中,区间双线正穿蔡家庄水库,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同时叠加Ⅱ、Ⅲ号复合破碎带,地层含水量较大,地质稳定性极差,极易出现涌水涌砂甚至隧道坍塌等危险。第二大难关是区间掘进需长距离完整穿越5个稳定性极差的复合破碎带,同时多个强风化凹槽直接侵入隧道底部,导致掘进施工面临着地层富水、碎石卡机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制约着建设进度。第三大难关则是区间掘进需长距离穿越高强度微风化花岗岩以及Ⅱ级、Ⅲ级围岩,此时岩石硬度最高可达120Mpa,而征战各大城市的普通土压平衡盾构机,难以在如此坚硬的地层掘进,如采用传统钻爆法施工,不仅安全风险大且将严重影响施工速度。
面对重重风险挑战,项目团结一致,克难攻坚,多方比对,科学研判,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提前编制穿越危大风险源专项方案,确保设计方案与现场施工无缝对接,以有效应对复杂地层影响。同时在掘进过程中,项目坚持科学施工不松懈,从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着手,以施工安全质量控制为目标。结合现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先后对TBM掘进姿态控制、豆粒石吹填、水泥灌浆工艺、风险控制体等进行系统优化,全面实现施工质效双升。
项目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动对接国内专业优势高校,与山东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组建校企科创联盟,整合内外科创资源。通过在TBM设备上创新搭载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刀盘系统监测系统、渣岩(土)智能识别系统,实现对TBM设备性能的优化提升,进一步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极大降低了工程环境影响。
2022年4月,青岛地铁6号线项目双护盾TBM成功安全下穿蔡家庄水库,再次创造在竖井工况下单月掘进480m的优异成绩,成功打破青岛地铁双护盾TBM设备单月掘进纪录。
作为中建八局基础设施业务“火箭军”部队,轨道公司将不忘初心使命,永葆铁军作风,已连续创下“全线首个完成围护结构围闭”、“全线首个车站主体基坑见底”、“全线首台盾构始发”等10余项全线第一,为青岛市建设世界一流地铁贡献中建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