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赣江新区公布了5条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覆盖临空片区、共青城、永修、经开北部等地区。
从赣江新区自然资源局公布的《赣江新区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看,5条线路总长度约61公里,规划至2035年。
据了解,低运量轨道交通被称为“地面有红绿灯的地铁”,具有相对独立的路权,可采用地面铺设和架空铺设等不同形式。
根据《赣江新区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低运量1号线全长23公里,起点为中医药科创城,往南沿赣新大道敷设,途径金茂瑞香国际生态城,往南对接1号线北延黄墩站后,往东沿兴业大道敷设,最后到达儒乐湖新城。
低运量2号线全长4.5公里,位于临空片区,沿七里岗大街敷设。
低运量3号线全长6公里,位于经开片区北部,从1号线北延庐山中大道站引出,往东沿方志敏大道敷设,途径江西农大等,最后到达梅岭山脚下。
低运量4号线全长6公里,位于永修,沿建昌大道敷设,途径永修县政府、白莲湖湿地公园等。
低运量5号线全长18公里,起点为共青城站,沿共青大道、南湖大道、高尔夫大道、富华大道敷设,终点为共青城东站。
作为轨道交通的加密线和接驳线,低运量轨道交通可以覆盖到更多区域,为地铁等大运量交通收集、提供沿线客流,也是缓解新城区交通压力的方式。
此外,低运量轨道交通造价低廉,建设成本不足地铁的一半,成本低也是其优势之一。
3月28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了2022年度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评价中提到,随着地铁22号线首通段(番禺广场至陈头岗)和7号线西延段开通运营,截至2022年底,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643.1公里(其中地铁621公里,有轨电车22.1公里),年日均客运量约647.5万人次(其中地铁646万人次,有轨电车约1.5万人次)。 今年,广州将推进地铁新线建设,助力城市发展。广州地铁在建线路10条(段),202公里新线开足马力,目前已全面复工复产。2023年将力争开通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进一步解决广州东部片区南北方向的交通需求,提升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便捷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