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较计划提前5天实现“轨通”。为提升乘客乘坐舒适度,该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启用新技术新设备,将高铁技术“嫁接”到地铁轨道铺设中,把轨道铺设精度控制在1毫米内。
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起于红霞村站,在中医药大学站与5号线一期工程贯通。线路全长约2.61公里,均为高架线。全线设车站2座,分别为红霞站和科技大学站。
根据行业标准,地铁轨道铺设的精度在3毫米,即轨道几何尺寸状态控制在这一范围内即可。武汉地铁股份有限公司业主代表王亚东介绍,他们采用高铁技术之一——CPIII(轨道精密控制测量)技术,将其用在地铁轨道铺设上,目的就是让列车在更平顺的轨道上行驶,给乘客提供一个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同时,铺轨采用闪光焊接设备,短轨铺设与长轨焊接穿插作业、同步推进,实现单日单班30对焊轨,创造了武汉地铁铺轨的最高纪录。经过探伤“复查”,焊缝合格率100%。
在施工现场,全线铺设的灰色的声屏障格外亮眼。王亚东介绍,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边师生、居民的影响,声屏障隔音装置安装与铺轨同步进行,其中3米高竖立安装的为吸音板;中间是透明层,行车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流动的城市风光。
针对工程交叉作业面多、施工空间小、难度大,项目部对轨排拼装、运输、铺设、支模、精调及道床混凝土浇筑每个环节进行优化。他们采用人工铺轨的作业方式,充分利用施工现场展开工作面,将空间优势转化为时间优势,同时开工4个作业面,加大人力投入,多点多面同步施工。施工方中铁上海工程局市政环保公司项目经理卜永利介绍,为加快铺设进度,采用道床混凝土运输罐车,白加黑24小时轮班制、领导现场带班制度等方式提高浇筑工效,保证铺轨任务的顺利完成。
目前,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风水电及装饰装修工程基本完工。全线“轨通”后将全面推进全线“电通”,组织开展限界检查、冷热滑、动车调试和综合联调工作,力争早日开通。该线连接主城区与黄家湖大学城,沿线周边有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工商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等高校以及多个小区,高校师生加上周边居民约20万人,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2022年铁道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 2022年,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统计公报》显示: 一是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有力有效。2022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9.84亿吨,比上年增长4.4%。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6.73亿人。 二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2022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 三是铁路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82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4.2万公里。 四是铁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发布铁路国家标准6项、铁路行业标准31项、铁路行业计量规程规范2项。发布由我国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铁路联盟(UI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标准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