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枣高铁在国土空间规划上有建设必要,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经济圈,我们需要布局更多的轨道交通。”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称,济枣高铁纵向连接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对于半岛城市群、鲁南城镇带的发展有积极影响。目前,省会、鲁南两大经济圈连通的铁路以京沪高铁(601816)为主,济枣高铁建成后,经济圈之间又有了快速连接的新通道。
针对有人提出的济枣高铁重复建设问题,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3.5亿人次,京沪线既有铁路的利用率已处于超饱和状态,有26%的区段运力利用率达到100%,73%的区段运力利用率达到90%。
今年劳动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京沪高铁一票难求,出行繁忙,山东省内大量游客集中,济南到曲阜段积压严重。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济南市内四个主要火车站铁路总客运量421万人,其中多半来自于京沪线。除假期外,平常工作日也能在京沪线上看到满满登登的客流(部分时间段)。“济枣高铁能缓解京沪线出行压力,分流一部分客流,让出行更顺畅。”张汝华说。
“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间的高速公路、国省道较多,公路交通的带动已经到达了一个阶段,不能很好地支撑城市间的新发展。”张汝华认为,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公转铁”,应引导公路交通量向轨道转移,高铁作为轨道交通,带来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更加紧凑,国土空间规划更加优化。“长期来看,高铁作为公共交通,运输成本低,大运量,高强度,让物流要素更加集中,人才、经济交流更持续,是一种集约化、绿色化的交通运输形式。”
济枣高铁建设后,如何更好地发挥价值,避免资源浪费?张汝华称,通过政策平衡,可以使部分公路交通量转移到铁路上,转方式、调结构,逐步培育济枣高铁客流。
此外,张汝华认为,济枣高铁应重视高铁客站的选址与经营,以轨道交通引领要素聚集、国土空间规划。“轨道形成山脉,站点形成山峰,最终形成高原。”张汝华说,以高铁站为中心,向外辐射,让更多资源向轨道转移,站城融合,进行新城开发建设。
2023年10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9条,运营里程9862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6.6亿人次,进站量15.9亿人次。 10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1.7亿人次、增长6.9%,同比增加9.5亿人次、增长55.8%,较2019年月均客运量增加6.7亿人次、增长33.5%。10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69万人次每公里日,较2019年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降低18%。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2.5公里,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青岛地铁13号线二期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