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完成了海底沉管隧道对接突破4000米的“大考”,于6月7日完成E25管节沉放对接。
至此,管节安装长度达4042.8米,深中通道向沉管隧道最后1000米发起攻坚冲刺。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25管节乘潮出发,前往隧址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长6845米,其中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E25管节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超重超长标准管节,长165米,浇筑完成后重量约8万吨,由保利长大广州打捞局联合体深中通道S08合同段承建。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25管节正进行沉放安装作业
6月5日晚,E25管节在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拖航编队的拖带下扬帆起航,跨越珠江口最繁忙的伶仃航道和矾石水道,并于6日8时30分顺利抵达沉放安装水域,随即开展管节系泊、绞移等工作。
深中通道建设者正进行系泊作业
受近期南方“龙舟水”汛期及暴雨天气影响,珠江口上游径流量增加,面临着水下能见度降低、基槽局部骤淤风险增大等难题。为此,广州打捞局建设团队加强回淤监测,并在浮运安装期间,协同国家洋预报中心及沿途海事部门不间断勘察预报数据和航道情况,强化清障力量,精确下达决策指令,严密把控各航段浮运节奏,有效规避施工风险,顺利将E25管节浮运至隧址。
6月7日,14时30分,历经近8小时的精调沉放、拉合及水力压接等工序,E25管节在水下约25米处完成对接安装。18时30分,经贯通测量确定,管节对接精度满足验收评定标准。
“E25管节的精调沉放,将有力保证我们能在7月底之前完成东侧全部共八节沉管的安装。同时,我们对管节着床作业进行精细化分解,不断提高管节轴线安装精度,为最终接头顺利安装及项目建成通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广州打捞局深中通道项目生产副经理孙世鹏介绍。
深中通道运用智能浇筑设备进行E25管节预制施工
铸就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沉管钢壳注入强“芯”。保利长大建设团队自主研发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及智能浇筑设备,确保混凝土填充密实度达100%。
“E25管节浇筑后,要绞移出坞至寄放区。出坞期间,港池内船舶众多,我们克服了船坞交叉施工环境复杂、工期紧等难题,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保利长大深中通道项目经理吴旭东说。
目前,深中通道建设扎实推进。沉管隧道已累计完成26个管节安装;东、西人工岛有序推进建设;伶仃洋大桥正进行主缆索股架设等上部结构施工;中山大桥正推进箱梁架设及斜拉索挂设施工。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