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项目七重区间施工现场,一车车盾构泥浆正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盾构渣土环保处置系统,经该系统多级筛分、泥浆干化等工序处置后,原本呈泥水状、大小颗粒混杂、成分复杂的盾构泥浆转变成了可直接使用的建筑碎石、细砂和泥饼,顺利实现了盾构渣土处置资源化、绿色化的管控目标!
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土建1标项目共涉及4个盾构区间和1个暗挖车站,设计开挖量约50万立方米。盾构施工工期紧、出渣任务重,加之地处重庆母城渝中区,弃渣运输距离远,环保要求高,盾构渣土处置压力大。由于盾构渣土中含有泡沫剂和高分子聚合物,如果环保处理不善,进入消纳场后会对原生土壤造成严重危害,具有极大的环保风险;盾构土中含有表面活性剂,难以晒干,流动性大,如果大量堆积,可能造成潜在地质危害;泥浆状盾构渣土运输运量少,还容易产生路面污染……项目进场伊始,项目管理团队就精准识别到了盾构渣土管理风险,并围绕这一课题持续攻坚。
为解决渣土处置难题,项目管理团队结合施工实际,不断查阅盾构渣土处置相关资料,总结借鉴盾构渣土处理的成功案例,决定引进适合项目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给料筛分、絮凝、泥浆压滤、污水处理等工序实现渣土分级脱水分离和干化,具有占地面积小、智慧管控、模块化、能耗低等优点。自投入使用以来,该系统每日渣土最大处理能力可达1000立方米,相当于12环盾构掘进出渣量,可有效满足项目盾构施工渣土处理需求。
“现在通过盾构泥浆处理设备分离出砂石、泥饼、清水,全部可以进行再利用。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渣土经过处理,渣土车外运的全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外运效率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避免了弃渣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环保和经济效益显著。”贺缠龙看着飞速转动的设备说道。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3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2亿人次。3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4.8亿人次,增加20.0%,同比增加0.8亿人次,增加2.9%。2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47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8.3%,同比减少4.3%。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8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803万人次,进站量5888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71万人次,进站量1015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