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面上的高楼房屋便利着大众的生活。而在看不见的地下,却是另一番景象,地铁隧道、车行隧道、综合管廊等地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规模持续扩大,隧道坍塌、涌水、变形、开裂等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
保障隧道建设运营安全是保障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命线”。近日,一项“遁地”而来的“机器人硬核设备”再次为广东“智”造添砖加瓦。据悉,这是广东建工控股所属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经三年自主研发的“全地形隧道检测机器人”硬核设备,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广州地铁、佛山地铁、中山中心城区隧道、珠海横琴综合管廊等多个项目,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全地形隧道检测机器人融合三维激光扫描、高精度线阵工业相机、惯导系统等前沿技术,可实时获取全景高清影像、标志信息、外观病害、断面尺寸等,满足隧道外观检测、断面测量和变形监测需求。采集速度最高达15千米/小时,断面扫描速度达200转/秒,三维扫描速度超百万点/秒,裂缝识别精度达0.2毫米,配套研发的轨道式移动小车、车载平台、自动行进控制系统,可实现在地铁隧道、车行隧道、综合管廊等多种场景下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作业。
今年以来,广东省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为牵引,加快推进五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地实施,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全面试点。今年4月,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在深圳开幕。广东是全国交通网络建设的“排头兵”,一条条隧道工程穿越山海,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一项项高难度隧道技术创新突破,成为中国工业制造的闪亮“名片”。在未来,随着广东“智”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逐渐显现,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作用也将愈发凸显。
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交通运输部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埋头苦干、担当奉献,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基础设施 (一)铁路。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8万公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复线率为60.8%,电化率为76.2%。 图1 2020-2024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二)公路。 年末全国公路里程549.04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35万公里。 图2 2020-2024年年末全国公路里程 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534.4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4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97.3%、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77.75万公里、增加1.53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14.2%、提高0.1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9.07万公里、增加0.70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