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揭晓,由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复杂环境下的中老铁路建设创新与管理》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这一创新成果,系统总结了国际公司在老挝复杂环境下以“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为统领,优质高效推进中老铁路建设的创新做法、管理经验、实际成效,生动诠释了国际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担当作为,为推动中国铁路更好走出去进行了有益探索,为中国企业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很强的借鉴和参考。
中老铁路老挝段建设期间,面对老挝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不同于中国国内的复杂环境,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各施工单位,紧扣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等建设管理要素,以标志性工程建设为统领,积极创新建造技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攻克了诸多复杂地质灾害难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域文化融合,建成了绿色环保、文化厚重的人文铁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中老两国加强廉洁风险防控,打造了中老廉洁之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聘用老挝当地劳务,创办员工培训学校,培养当地铁路人才,厚植中老友谊;科学配置建设资源,动态优化施工组织,加强投资控制和工期管理,提前优质完成建设任务,切实将中老铁路建设成了“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客货运量持续增长,服务品质显著提升,辐射效应不断增强,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显,经受住了运营实践的检验。截至2023年2月20日,中老铁路老挝段累计发送旅客178.91万人次、货物282.90万吨,货物运输覆盖泰国、越南等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运品类超过1200种,为拉动老挝及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中老两国民众便捷高效出行、促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成功典范。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属国家级成果,自1990年创立以来已开展28届。第二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共收到企业申报材料664项,经过严格的初审、预审、答辩、公示和终审等环节,有219项被审定为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其中一等奖34项、二等奖185项。
据四川省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目前,成都地铁已累计开通运营13条线路共558公里,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乘次,线网运行图准点率99.99%、兑现率100%,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工作日客流量常态化超600万乘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60%。预计到“十四五”末,成都轨道交通建成运营里程将超850公里。 2017年至2022年,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仅2020年就一次性开通5条线路共216公里。当前,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和30号线一期、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S5线)等10条线路建设正全速推进,多个在建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10条在建线路中9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盾构累计掘进占设计总量的77%。其中,8号线二期已实现全线洞通;连接双机场的时速160公里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正线整体机电安装完成95%,预计今年四季度开通初期运营。另外,市域铁路成德线(S11线)即将开工,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线)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成都正以轨道交通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强化轨道交通建设与都市圈发展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