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势能源在氢用阀门细分领域持续创新“扩列”,高压储氢阀门、低温液氢阀门、加氢站专用阀门等系列产品创新成果突破30余款,从制氢、储运氢,再到供氢、加氢、车端应用,率先实现氢用阀门“全品类”自主化研发、生产与规模化配套能力,填补国内该领域多项技术空白。
部分高压储氢阀门系列
开拓“全品类”矩阵助力国产化提质降本
未势能源高压储氢阀门系列,涵盖瓶阀、减压阀、加氢口、单向阀、过滤器等多款不同类型产品,覆盖35MPa/70MPa标准流量与大流量压力范围的车载储氢系统,具备商用车、乘用车整套储氢系统氢用阀门全系配套定制开发与规模化生产、供应能力。
其中,瓶阀、减压阀系列产品已顺利通过国内第三方权威认证、德国交通部(KBA)EC79认证,成功降本40%,推动国产化氢用阀门正式进入“千元时代”。
车载储氢系统高压储氢阀门应用
同时,基于液氢技术高效储存与应用需求,未势能源在车载液氢阀件研制方面,陆续突破了液氢温区超低温自适应内漏密封技术、低功耗电磁驱动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完成车用液氢过流阀、电磁液氢截止阀等系列阀件,并配合液氢系统进行搭载车辆试验,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充分验证,预计将于近期将正式推向市场。
此外,加氢站专用阀门系列产品也在同步规划中。
预计到2024年,未势能源可销售阀门产品将增至40余款,为氢能应用领域提供更多的高参数阀门产品解决方案,进一步打开“降本增效”新空间,推动氢用阀门国产化替代步入新阶段。
坚持自主技术创新 专利数量突破70余项
未势能源全系氢用阀门均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累计申请专利达到70余项,填补国内氢用阀门领域多项技术空白。
产品开发通过大量的可行性设计方案和试验验证,创新极简化、一体化设计理念,开创性地运用“三化”(即:结构小型化、模块集成化、材料轻量化)策略,集成多功能控制策略、主动安全策略、密封策略,架构设计、结构性能、使用寿命等综合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满足车规级电气负荷、环境耐久和EMC等要求,尤其氢气外漏率小于0.6Nml/h,安全标准远超国内外通用标准准则<10Nml/h泄漏指标,性价比优势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氢用阀件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同时,基于多年深耕高压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经验,以及氢用阀门产品自主研发、测试与应用验证成果,未势能源还积极参与了国内多项“氢用阀门”团体标准编写,并重点围绕氢安全应用策略,在阀门密封、压力试验、试验方法与验收标准等方面,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专业建议。
目前,未势能源多款氢用阀门产品,搭载自主研发70MPa III/IV型瓶商乘用车载储氢系统,配套一汽解放、东风、大运、长征、厦门金旅、南京金龙等多款商用车型(如重卡、客车、轿运车、渣土车、公交车等)陆续投放国内、国际市场,并凭借强硬、优异的产品性能,赢得市场客户的一致认可与信任。
据四川省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目前,成都地铁已累计开通运营13条线路共558公里,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乘次,线网运行图准点率99.99%、兑现率100%,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工作日客流量常态化超600万乘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60%。预计到“十四五”末,成都轨道交通建成运营里程将超850公里。 2017年至2022年,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仅2020年就一次性开通5条线路共216公里。当前,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和30号线一期、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S5线)等10条线路建设正全速推进,多个在建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10条在建线路中9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盾构累计掘进占设计总量的77%。其中,8号线二期已实现全线洞通;连接双机场的时速160公里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正线整体机电安装完成95%,预计今年四季度开通初期运营。另外,市域铁路成德线(S11线)即将开工,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线)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成都正以轨道交通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强化轨道交通建设与都市圈发展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