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涝防汛工作责任重大。当前长沙已进入汛期,且3号台风“暹芭”自南向北入湘,雨带风带影响范围广,长沙局地会出现暴雨到大暴雨,给长沙轨道交通安全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面对严峻的防汛防涝工作形势,长沙轨道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心精细做好防涝防汛和安全防范工作,坚决做到安排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防范措施到位、督导检查到位,确保轨道交通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严阵以待
周密部署防汛工作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长沙轨道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防汛防涝领导小组,全面压实防汛防涝责任,公司班子成员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坚决做到应急期间“主要领导坐镇指挥,责任领导分片调度,主要部门全员上岗”。自4月进入汛期起,公司严阵以待,公司党委多次召开防汛工作专题会议,要求深刻汲取近期国内安全事故教训,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在建设、运营、经营等重点方面对开展拉网式防涝排渍检查,重点对防汛隐患整治、防涝排渍措施落实、应急管理机制、应急队伍准备、防汛物资储备等工作进行了调度和检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牢牢夯实安全防线。
从严从紧
抓牢防范保障举措
防汛防涝应对必须时刻绷紧安全弦,时刻保持高度关注,不断优化防汛防涝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强化预警会商。与防汛、气象、应急等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即时传达气象数据、预警信息,做好分析研判和会商调度,精准落实预警应急响应措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完善处置流程。修订完善各级防汛防涝专项预案,特别是运营公司制定了《运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导书》及相关处置方案,重点对区间线路积水时的行车组织、防淹门和人防门的关闭、人员疏散、关站、停运等情形及处置措施进行了明确及完善,坚决保障运营场所人车安全。建强应急队伍。建立了各建设项目、运营线路、经营场所应急队伍,并组建了长沙市轨道交通迪沃应急救援队、长沙市轨道交通华汛应急救援队等2支专业防汛应急救援队伍,建起调度抢险处置机制,时刻做好防汛应急准备。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汛期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期间加强现场巡视,每隔1小时报送现场防汛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紧盯重点
持续强化施工安全
为确保西环线一期、1号线北延一期、2号线西延二期、磁浮东延线、7号线一期等重点项目安全度汛,各项目单位通过强化全员防汛责任,压紧压实工作措施。全面管线摸排。对沿线排水雨污管、易涝易渍点、排水不畅区域进行摸排处理,确保汛期排水通畅。开展专项检查。细致开展外部管网与车站出入口孔洞封堵、施工排水系统、附属基坑与主体车站连接处挡水坎设置等重点区域防汛专项检查,形成问题整改闭环。做好应急预案。各在建项目单位健全应急预案,认真抓好防汛物资储备、实战演练、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突出抓手
多举措保平安运营
长沙轨道以“四个强化”为抓手,确保运营防汛安全。划片责任包保。建立健全运营防汛重点区域三级包保责任制,组建38支兼职防汛应急救援队伍,满足网络化运营防汛应急救援需求。细化隐患排查。加强运营线路临近江河区域、低洼站点、未完工施工项目、重要换乘站、商业连接口、风亭等方面隐患排查,全力守护地铁运营安全线。科学处置应对。上线运营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制定防汛作战指挥图,分区标记隧道区间水泵位置、防淹门设置、区间长度等,并多次开展不同场景防汛演练200余次,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精准调度和救援。备足物资装备。各运营场所充足配备沙袋、水泵等防汛物资,并在所有地下车站增配防淹挡板、在临近江河的隧道区间安装40樘智能提升式防淹门,确保关键时刻供应。
狠抓落实
全力确保物业安全
轨道物业按照“三个抓牢”要求,认真抓好物业防汛安全。抓实统筹调度。轨道物业细化各物业项目、经营场所和外委单位防汛责任分工,系统做好防汛调度、设备保障、值班值守等方面工作。抓细汛前检查。重点对物业排水泵站、防汛物资、边沟、低洼区域情况开展汛前检查,按“一点一策”的要求,确保各风险点位及时管控到位。抓好防汛保障。轨道物业共储备防汛沙袋5000余个、临时水泵10余台、吸水机8台、快速保洁车30台、消防水带200余米等防汛物资,确保防汛物资准备到位。
防汛防涝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长沙轨道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时刻绷紧防汛安全弦,持续抓好优化工作机制、排查整治问题隐患、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加大安全管控措施等工作,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抓好各项工作,牢牢压实扣紧防汛防涝工作责任链条,把防汛防涝工作做得更充分、更扎实,确保轨道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