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轨道交通>正文

13万余卷档案见证北京地铁发展史,未来档案将逐步数字化

分享到:

如今的北京,地铁已经与城市生活深度“绑定”,几乎每一条主干路的下方都有与之对应的地铁线路,在新兴地区,城市也正沿着轨道和车站铺展开来,构建“站城一体”的生活。

每条地铁在建设完成、投入运营后,其在规划立项、设计施工等过程中的各项信息都将被归纳整理,以“工程档案”的形式进行专门收录,这些资料会为日后的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6月9日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新京报记者探访了京投公司的“地铁工程档案库”,这里存放着13万余卷的纸质地铁工程档案。2024年,京投资产公司启动了存量工程档案数字化加工试点工作,其中,文件类扫描页数约1500万页,图纸类扫描页数约135万页。随着档案数字化的推进,档案借阅流程也将优化,从以往大约7个工作日缩减为几个小时。

13万余卷档案见证北京地铁发展史,未来档案将逐步数字化(图1)

两座库房存放13万余卷地铁工程档案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836公里,车站490座,其中换乘站83座。2023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达到34.54亿人次,日均946.23万人次,工作日日均客运量1079.64万人次。

面对如此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体量,其工程档案的规模同样是“海量”。北京轨道交通工程档案(以下简称“工程档案”)是轨道交通的重要数据载体,不仅是对工程项目建设、运营、维护的详细记录,也是工程质量、安全、合规的重要保障。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京投资产公司管理的工程档案已有13万余卷,分别存放于苏州胡同库房和大兴库房,其中苏州胡同库房存放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等20条线路的基建文件2万余卷;大兴库房存放4号线、5号线、6号线、昌平线等25条线路的基建、施工、监理、竣工图等工程档案11万余卷,均以纸质档案形式保管存放。

这些工程档案文图兼备,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立项决策文件、开工文件、施工记录、工程竣工资料、困难及解决方案等各类资料。

“档案中有不少独一无二的记录,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体现了参与者的智慧和汗水,还有许多珍贵档案见证了北京轨道交通乃至城市建设的发展,具有极高的珍藏价值和参考价值。”京投资产公司工程建设部经理韩嵩告诉记者,地铁线路虽然已经开通,但工程档案依然有重要价值,不管是新线建设、既有线路改造,还是与地铁可能产生关联的建设施工,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都需要借阅档案、查询资料。

13万余卷档案见证北京地铁发展史,未来档案将逐步数字化(图2)

地铁工程档案最早可追溯至“复八线”建设

6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兴区的地铁工程档案库房。在这里,一份份档案像书籍一样被整齐码放在可移动的档案柜中,这里接待最多的访客就是地铁的建设者和运营企业的工作人员,有时候遇到一些拿不准的资料和数据问题,他们都要来这里的“故纸堆”中寻找答案。

13万余卷档案见证北京地铁发展史,未来档案将逐步数字化(图3)

记者了解到,北京的地铁工程档案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的复八线建设。谈到“复八线”这个名字,很多市民可能会很陌生。实际上,北京地铁“复八线”就是北京地铁1号线的东段,线路西起复兴门站,东至四惠东站(原名八王坟站),全长13.59公里,共设置11座车站,截至目前,“复八线”已经运营24年。

这些档案详细记录了早期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涵盖工程建设的思想、技术、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工程特点和科技水平。虽然许多早期工程技术和材料已不再使用,但这些早期工程档案是当代建设者了解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脉络、探索技术演进历程的重要依据。

为更加系统地管理工程档案,充分发挥工程档案在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等各环节的重要作用,京投资产公司与业内各单位充分研究,已初步搭建起适用于工程档案收、管、存、用各环节的制度体系。档案工作人员依据相应制度开展工程档案年度验收、借阅利用等工作。

2023年,档案工作人员共验收20条线路档案11369盒,全年档案验收完成率100%;提供档案借阅利用160人次,相当于每两天有1人次查档利用,涉及档案6947页,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产经营、土地开发、四网融合等轨道交通全链条工作提供判断依据和信息支持。

今年启动存量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数字化加工试点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环境、对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迫切要求创新档案工作理念、方法、模式,加快全面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韩嵩告诉记者,为解决纸质档案检索量大、易丢失受损、利用效率低、纸张老化等问题,京投资产公司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数据,实现工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其实从2021年开始,北京的地铁新线路就已经实现了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步存储,更加方便后期的检索查阅。”

2024年,京投资产公司将启动存量工程档案数字化加工试点工作,并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总体存量工程档案数字化。记者注意到,目前,北京一些地铁线路的工程档案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档案的建立,相关人员查询信息可在专用系统内检索。

13万余卷档案见证北京地铁发展史,未来档案将逐步数字化(图4)

相比纸质档案,电子档案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利于对档案原件的保护;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检索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修复和优化图像质量,使文字和图像更加清晰易读。此外,借阅流程也大为简化,以往大约7个工作日的借阅流程将缩减为几个小时。

为满足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京投公司正在筹划建设轨道交通数字档案中心,目标是建立一个场地、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齐全的数字档案馆。包括新建建筑面积达5760平方米的档案中心大楼,完成档案库房设备集成、库房环境监测系统集成等功能;部署档案系统信息化设备基础设施,支撑数字档案系统的搭建和运行;部署专网环境的工程档案系统,在线提供工程档案的整理、检查、移交接收、入库和利用功能,目前数字档案系统相关模块已陆续上线试运行。数字档案中心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工程档案存放空间紧张的问题,推动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下一步,京投公司还将积极引进技术,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和安全传递,促进北京轨道交通工程档案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编辑:卓卓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