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大道北延线金山隧道左线贯通。
6月14日上午11时,总承包单位负责人现场宣布:“阳光大道北延线金山隧道左线顺利贯通!”这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朝通车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金山隧道左线全长630米,为超小间距隧道,隧道净空5米。设计速度60千米/时,为双向四车道。隧道施工难度大、风险高,项目参建各方迎难而上,加大资源整合,加强工序衔接,不断探索创新,高质高效完成进度目标。金山隧道的贯通将为两隧道间路基段土石方开挖外运开辟更为畅达、更为便捷、更为安全和更为环保的运输新通道,为项目整体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
阳光大道北延线项目是我市“2022项目攻坚突破年”重点项目中的内外交通改观项目,起点接已建成的阳光大道东延线(公园一号附近),终点接炳三区太谷广场,该项目为EPC项目,签约合同价17.6亿元,合同总工期为3年。整个项目于2021年3月26日开工,预计完工时间为2024年3月26日。项目建设单位为市花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承包单位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建设内容包括巴斯箐至炳三区里程长度约3.57千米的城市主干路,包括金山隧道1座(左右洞均长630米)、阳光隧道1座(左洞长1663米、右洞长2005米);1500亩的金福单元片区土地整理及长度约6.59千米的市政次干道和支路建设;区域内的排洪、截洪工程。
该项目连接渡仁片区和炳三区,使相邻片区的交通更加便捷,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阳光大道北延线主线明年建成后,驾车从炳三区太谷广场经隧道前往公园一号附近,将比现在缩短20分钟,只需要5分钟即可到达市民健康体育公园,同时将快速到达巴斯箐、凤栖路,连接五十四、渡口片区。阳光大道北延线项目有助于完善主城区干网布局,缓解市区交通压力,促进钒钛高新区开发建设,带动各区域联动发展。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