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由中国中铁五局承建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滇中引水工程龙泉倒虹吸顺利贯通,标志着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龙泉倒虹吸是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唯一在城区使用盾构法施工的项目,在云南省水利工程建设中尚属首次。其独头掘进5071米,下穿过昆明主城区,地表管线密布,周边建筑物多,尤其是下穿昆明地铁2号线和盘龙江,施工沉降控制要求高,盾构穿越施工风险大,特别考验盾构关键部件的承压能力。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增加了长距离掘进难度;隧洞最深埋深达83米,水土压力高,对防水密封系统是重大考验。
自2020年8月1日盾构机始发以来,施工单位针对不断出现的特殊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了“零污染”“零沉降”下穿盘龙江和昆明地铁2号线等重大风险源,在连续通过3个300米小半径曲线转弯掘进中精准控制盾构机掘进姿态,创下了国内软土地层83米的超深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纪录。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建成后可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金沙江干流引水至滇中地区,有效缓解滇中地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改善区内河道、高原湖泊的生态及水环境状况,惠及人口1112万,将有力地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