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京投公司)公示了2023年重大投资项目情况,涉及轨道交通M101线一期工程与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工程。记者注意到,这是北京轨道交通三期规划中率先开建的两条线路,意义重在织补地区轨道交通空白。
其中,M101线一期串联起城市副中心内多个重要功能区,是城市副中心内部轨道交通网络中的第一条线路;1号线支线将填补丰台河西地区轨道交通空白,并使青龙湖地区融入轨道交通线网。
M101线一期
连接城市副中心内多个重要功能区
轨道交通M101线一期工程是城市副中心内部轨道交通网络中的第一条线路,串联了多个重要功能区,项目意义重大。京投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2023年计划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
该项目实施将支撑副中心空间结构发展,带动城市副中心产业升级,锚固通州西站及副中心站枢纽建设,衔接多层级交通网络,实现与地区功能的联动发展。项目位于通州区,北起商务园站,南至张家湾东站,线路全长约18.1公里,共设车站14座,设富豪村停车场一座。
M101线一期的14座车站中换乘站有6座,可与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换乘,分别为M6、M102、M103、M104、R1;与5条区域快线/市郊铁路换乘,分别为通密线(S5)、副中心线(S1)、平谷线(S3)、新城联络线(S6战略预留廊道)、新城联络线(S6)。
与因为线路过长而落选北京轨道交通三期规划的M102线相比,M101线通过的区域中大客流地区并不多,也没有九棵树、通州北关这样的成熟居民区,预测初期日客运量仅为13.57万人次,因此给出“3+3”编组的安排,即常规平峰时段3节列车运行,高峰时段重连成6节列车的编组运行。
不过,M101线串联起副中心已初步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多个重点功能区,包括通州商务园、新通州西站、副中心站、行政办公区、副中心三大建筑、城市绿心、张家湾设计小镇。
1号线支线
填补丰台河西地区轨道交通空白,可换乘多条地铁
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工程是中心城区西部轨道交通重要联络线。据京投公司披露,针对这条线路的工程建设,2023年计划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
从建设意义上看,该项目的实施可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填补丰台河西地区轨道交通服务空白,支撑区域重点功能区建设和功能提升,围绕轨道站点实现城市功能“变散为聚”,打造成丰台河西发展的引导线,推动河西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位于丰台区、石景山区,西起青龙湖东站,东至1号线八角游乐园站,线路全长19.9公里,设车站9座,新建停车场一处。换乘站点方面,1号线支线在体育馆南街站可换乘11号线,在张郭庄站可换乘14号线,在后吕村站可换乘城市副中心线。
根据已经披露的规划信息,1号线支线的走向整体上是对14号线向西的再次延伸,自张郭庄站进一步向西南地区延伸至丰台青龙湖,设青龙湖东站,除了长辛店地区外,沿线的王佐、云岗等居住区也有设站,在民族大学也设有一站。
长期以来,丰台区园博园周边特别是南侧地区发展较为缓慢,1号线支线的建设开通将有助于该地区的发展建设。
此外,1号线支线设青龙湖东站,也将使青龙湖地区融入轨道交通网络。此次1号线延长后,青龙湖地区有望成为类似天宫院线路末端的通勤可达区域,通车后将显著增加城市活力,便利周边居民出行。
每天清晨,一列列紫色“长龙”迎着朝霞,穿梭在城市之间,伴着运河涛声,驰骋于江淮大地,演绎着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近8年来,淮安有轨电车引领着绿色出行新风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轨电车沿线不少乘客均对有轨电车运营表示十分满意,目前淮安有轨电车又快又准,乘车体验也很舒适。 淮安有轨电车行驶速度从35km/h逐步提升至70km/h,全程运行时间从66分钟缩短至48分钟,电车运行速度的逐步提升,市民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小火车”每天开行280列次左右,运营近18小时,无论风雪交加的冰雪严冬,还是炎热难耐的酷暑盛夏,它总能如期而至。 有轨电车从主城区出发,穿越繁华街道,畅行在生态宜居新城,奔跑于文脉悠长的古城,它宛如一条紫色的丝带,连接城市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有轨电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城区间的时空距离,让“三淮一体”联系更加紧密,市民乘坐快捷的有轨电车出行,无论是休闲购物,或旅游探亲,还是品鉴美食,都是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 截至目前,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累计安全运行超1200万公里,服务乘客近5400万人次,日最高客流超5.5万人次,单线客流量全国领先。无论是速度、安全,还是服务,淮安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