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平谷线是北京首条跨市域的区域快线,将加快推动“通勤圈”建设,全线预计于2025年完工。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平谷线马坊站施工现场,目前该站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建设,正在进行高架段架梁施工。
步入马坊站施工现场,北青报记者看到,一座两层岛式四柱三跨鱼腹型高架车站已初见雏形,钢框架结构的站厅顶棚结构清晰可见,建设者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着站间架梁工作。据了解,轨道交通平谷线(22号线)西起朝阳CBD区域东大桥站,东至平谷中心城,经过朝阳区、通州区、三河市、平谷区,沿线串联起北京CBD、定福庄组团、运河商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燕郊组团及平谷中心城区。“在平谷段共设置3个站点,分别为平谷站、马昌营站和马坊站,其中马坊站和马昌营站均为地上站,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平谷站为地下站,目前正在进行明挖,今年年底主体结构也将完成。”北京市平谷区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王小路介绍,目前马坊站至马昌营站区间线路高架段已经开始架梁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7公里区间架梁施工。
王小路还提到,目前马坊站至马昌营站间隔10.5公里,是整条平谷线中间隔最长的两站。未来这里将实现大站快车的运行模式,运行时速将达到地上车站每小时160公里,地下车站每小时120公里。“高峰时段将在马坊站甩站通行,该车站预留了远期越行及故障停车条件。”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平谷线路全长约81.2公里,地下段53.8公里,地面、高架线约27.4公里,共设置21座车站。其中,北京段长约51.2公里,设站16座;河北段长约30公里,设站5座,沿途共有12座换乘车站。平谷线建成通车后,北三县到城市副中心将实现最快9分钟通达,北三县到CBD地区(东大桥站)最短时间为32分钟,平谷区到CBD地区最短时间为55分钟,将极大便利沿线居民,串联起中心城、副中心、平谷及河北三河地区,大大拉近京冀两地时空距离。“作为一名住在附近的居民,我们期盼平谷线很久了,希望能够早日建成通车,这样我们进城就方便多了,能节省很多通勤时间。”一位居民告诉北青报记者。
据介绍,截至5月底,北京段车站的主体结构完成27%,河北段主体结构完成20%,全线预计于2025年完工
京津冀三地经过几年的协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组成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勤圈”是现阶段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主要是促进环京地区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快线,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形成同城化效应。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