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地铁换乘距离不应超过100米
厦门发布《轨道站点与常规公交、慢行交通一体化规划导则》
厦门晚报讯(记者 林依文)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了《轨道站点与常规公交、慢行交通一体化规划导则》。
目前,厦门轨道交通线路初步成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成为交通集散的重要节点,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置及其与慢行交通、公共交通的接驳至关重要,关系到沿线人口、岗位的覆盖率以及轨道客流强度。《导则》旨在加强对厦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一体化交通接驳设施、市政及便民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的引导,促进站点周边衔接设施的落地实施。
既明确技术指标
又明确各阶段实施主体
《导则》内容包括轨道交通一体化设施管控机制及技术指标,包含对轨道车站、慢行交通、常规交通以及小汽车、出租车、市政及便民服务等设施设置的相关要求,改变以往只注重技术指标的做法,将如何全流程落实规划管控作为重点,做到既明确技术指标,又明确各阶段实施主体。
《导则》既可作为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相关规划与设计的技术指南,同时也是规划、交通、市政、建设等职能部门在组织编制、论证及审查规划设计方案时的工作指引,可适用于全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工可、设计、运营等各阶段交通一体化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站点周边地块
应优先控制接驳设施用地
《导则》提出,在开展轨道交通线路或沿线片区详细规划时,应依据轨道线网规划、轨道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落实公交场站、停车换乘路网密度等需在空间规划层面管控的道路交通设施,站点周边地块应优先控制接驳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公交场站与停车换乘设施。
《导则》鼓励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形式打造立体化、多层次的步行系统,轨道交通站点利用天桥过街的,宜加装电扶梯、遮阳挡雨设施等;利用地面过街的,人行横道距离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的距离不宜大于50米。
公交站与地铁出入口
距离不宜大于50米
《导则》提出,应结合公交线网规划布局设置公交停靠站,合理控制换乘距离。公交停靠站宜布置于轨道站点出入口下游,距离不宜大于50米,最大不应超过100米。
此外,《导则》还提出,在交通枢纽、公建配套、商业文化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宜与轨道交通主体同步规划设计步行连廊,无缝衔接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筑、骑楼以及非机动车停车场、公交停靠站、公交首末站、小汽车上落客区、停车换乘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下一步将与相关部门协调发力,逐步推进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衔接设施的落地实施,助推城市轨道交通、常规交通、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
特别推荐:2024上海国际客车展线上参观报名 http://chinaiut.mikecrm.com/B8ejSBR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