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县交发集团工作人员来到渡济隧道,“星空顶”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预计将于6月29日正式投入使用。
上午10时,车辆缓缓驶入渡济隧道,入口处反光照明轮廓带如同彩虹,随机变幻,绚丽多彩;驶入内部,穹顶上群星闪亮,灿若星河,仿佛在穿越“星际”。渡济隧道“星空顶”项目于2022年5月20日开始建设,6月初该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成,目前,照明轮廓带、LED星空顶、氛围洗墙灯等附属工程已完工。
“‘星空顶’隧道在出入口处设置了6道可变色的反光照明轮廓带,每环随机变化,形成绚丽多彩的动态彩虹,万一隧道内发生应急事故,通过波纹反光板发出的亮光,可以有效引导司机驾驶,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县交发集团智慧交通项目负责人钟海忠介绍道,“在隧道中间部分,设置了300米侧壁氛围灯带,在提升隧道整体形象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驾驶员长时间在密闭空间中行车的紧张和压抑情绪,提高驾驶舒适感。”
此外,洞口外的智能自发光柱帽标识、蓄能自发光玻璃道钉可规范车辆出入隧道的变道行为。改造后的渡济隧道“星空顶”以更加低碳节能的形式照亮隧道,其中“星空顶”和反光照明轮廓带的结合还能起到很好的亮化引导作用。
“作为我县迎亚运公路路域环境提升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星空顶隧道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沿线景观,以良好的景观特色和路域环境面貌迎接亚运赛事和各地游客。”钟海忠表示。
县交发集团也提醒广大市民,“星空顶”不是景点,设置目的是为了有效缓解驾驶员长时间在密闭空间中行车的紧张和压抑情绪,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通过时应按照隧道通行要求安全行驶。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