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渝昆高铁川渝段控制性工程中梁山隧道取得新进展,隧道掘进过半突破2500米,为工程早日建成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日,虽重庆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但在渝昆高铁重庆段,渝昆高铁上千名建设者战高温、斗酷暑,坚守保进度。渝昆高铁中梁山隧道的承建单位中铁十一局,则采取错峰作业、发放防暑药品及清凉饮料等多种措施,在保证作业人员在夏日安全作业的前提下,高效推进工程建设。
据了解,渝昆高铁中梁山隧道为川渝段工期卡控工程,隧道全长4973米,地质复杂,穿越烂泥沟煤矿、门洞湾煤矿采空区,存在岩溶、突涌水、破碎段、断层等不良地质。同时,中梁山隧道上跨在建轨道交通5号线延长段跳蹬至江津线中梁山隧道和既有华福公路隧道,线路穿过的滑坡规模大,且多为人工弃土、软土等松散土质,隧道还在大渡口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内施工,环保要求高,建设难度大、施工风险大。
该项目负责人张开顺介绍,针对地质复杂的中梁山隧道,他们在西昆公司的组织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字化工地,采用BIM技术开展施工设计图复合与优化,进行可视化交底、施工管理,紧盯隧道工程关键线路作业面,优化作业循环工序,加强工序间衔接管理,提升工序内作业效率,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高效推进渝昆高铁建设。
据悉,渝(重庆)昆(昆明)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通道中,京昆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昆高铁开通后,将进一步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滇中地区之间的联系,大幅压缩重庆至昆明的铁路旅行时间,极大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促进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月13日电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上半年能源领域有效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5.9%。通过统筹推进加氢网络建设,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 中国氢能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在营加氢站达到659座。其中,我国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除统筹布局建设加氢站之外,还有一批其他领域的能源项目抓紧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上半年核准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等3个项目6台核电机组;投产10台水电和抽水蓄能机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项目清单也已经印发;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新增130万台充电桩,是去年同期的3.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