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8时09分,位于地下28米的武汉地铁11号线东段二期武昌火车站至丁字桥路站区间迎来了“铁龙先锋”号盾构机始发。
隧道呈“S”线型
五步注浆法确保“零沉降”
2月28日,武汉地铁11号线东段二期武昌火车站至丁字桥路站区间“铁龙先锋”号盾构机始发。记者李永刚 摄
11号线东段二期武昌火车站至丁字桥路站区间长1028.5米,区间包括两个曲线,呈“S”线型。武汉地铁二级项目经理彭碧辉介绍,该区间隧道有4个特点:一是“急”,隧道施工中,建设者驾驶盾构机,一出发就要“急转弯”;二是“险”,盾构区间始发就要下穿湖泊,而且单线穿越构筑物高达12处;三是“近”,左线和右线隧道最近处间隔仅4.03米;四是“杂”,区间有过半地层为含碎石粉质黏土、强风化泥岩、泥质砂岩,地质复杂。
施工现场。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地铁一级项目经理胡友军介绍,为了攻克“S”线型盾构隧道,项目部组织施工方中铁十一局盾构队,结合勘测数据,对下穿构筑物逐个进行实地调查,形成鉴定报告,并优化了掘进参数。
“我们采用‘五步注浆法’先进工艺,通过注入特殊浆液、同步注浆、二次注浆、三次补注砂浆、注单液浆,确保地层稳定。”胡友军介绍,项目部还结合复杂地层,定制了复合型刀盘,刀盘边缘及正面加装楔形齿滚刀,让盾构机有一副“好牙口”,可以畅快“啃食”碎石和泥岩。
王牌盾构机操作手上阵
线路刻进脑子里
二级盾构机操作手田向向在操作盾构机。记者李永刚 摄
上午,深达28米的地下区间,盾构机作业人员正在忙前忙后。项目部负责人介绍,这支盾构机作业队共70余人,15名骨干曾参加过深圳、广州、郑州、西安、武汉等地铁城市盾构施工,每个人职责分工清晰、配合十分娴熟。
据了解,此次“S”线型盾构区间的盾构机操作手,都是施工单位中悟性最高的王牌盾构机手。施工单位中铁十一局把盾构机操作手分成五个级别,从一级至五级,一级的级别最高。此次盾构队有1名二级盾构机操作手,拥有“零失误”驾龄,还有2名三级盾构机操作手。
施工现场。记者李永刚 摄
盾构机队长田向向介绍,盾构机操作台有30多个按钮,通过调整近百个参数实现盾构机向左、向右前进的姿态。为了熟悉盾构需要的手法、推力、速度,他们把1028.5米长的区间想象成一条机动车道,重达300吨的盾构机就像一辆小车,哪里需转弯,把每个细节先画在纸上,再刻进脑子里。
武汉地铁11号线东段二期始于11号线一期武汉东站,连接起武昌火车站与武汉东站两大铁路枢纽间交通联系,将为沿线高密度客流出行提供快速便捷服务。
3月28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了2022年度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评价中提到,随着地铁22号线首通段(番禺广场至陈头岗)和7号线西延段开通运营,截至2022年底,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643.1公里(其中地铁621公里,有轨电车22.1公里),年日均客运量约647.5万人次(其中地铁646万人次,有轨电车约1.5万人次)。 今年,广州将推进地铁新线建设,助力城市发展。广州地铁在建线路10条(段),202公里新线开足马力,目前已全面复工复产。2023年将力争开通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进一步解决广州东部片区南北方向的交通需求,提升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便捷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