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武汉地铁迎来了第3000辆列车:武汉轨道交通前川线一期工程第1列新车整装待发。从2003年11月1号线一期首列车到汉,到2016年8月6号线一期第23列车到汉,武汉地铁迈入“千车时代”历时13年。2018年9月19日,时隔2年,迎来第2000辆车。时隔4年,再次迎来了第3000辆列车,见证了武汉地铁高质量发展。
新车空调机组采用变频空调 节能环保
上午9点45分,一辆车身悬挂着“热烈庆祝武汉轨道交通第3000辆车顺利交付”横幅的“凤凰橙”新车被吊车徐徐吊起。2分钟后,列车被稳稳放在了轨道上。武汉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辆车由中车长客武汉黄陂基地制造的,是名副其实的“汉产”车,预计年底就能正式上线。
前川线一期沿用了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的A型车,和市民常见的6、8号线等线路上的A型车相同,“块头”一样大,相对于B型车而言“装”得更多。A型车满载时,载客量为2592人,B型车为2030人。武汉地铁目前已开通运营的线路中,1、2、3、4号线和机场线使用的是B型车,剩余线路均使用A型车。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车辆部经理朱圣瑞表示,相较于7号线一期使用的列车,此次交付的7号线前川线列车在设计上有着显著优化:“空调机组采用变频空调,送风机风量可调,节能效果好。车内温度波动小,提升乘客舒适性。在内部装修上,我们也下了很大功夫。尤其在细致化这一块儿,缝隙可以控制在1.5到2毫米之间。在座椅包角的地方,生产时也做了人性化处理,最大程度防止乘客磕伤碰伤。贯通道折棚由单波双层改为对波形式,整体隔音性能得到了提升。”
1686辆地铁列车为武汉制造
“中车在武汉建立两个基地以前,武汉地铁主要在株洲和长春进行新车采购。车辆从外地走铁路运输到武汉,再通过汽车运输到车辆段,时间不可控,遇到特殊情况会拖延项目进度。现在车辆在武汉生产,交付一般不会延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运输费用。”朱圣瑞说,这19年来,武汉地铁共有539列共计2994辆投入线网运营,其中“汉产”281列共计1686辆,比例达56.3%,它们主要来自中车长客武汉黄陂基地和中车株机武汉江夏基地。
早在2018年9月记者采访武汉地铁集团时,朱圣瑞就曾乐观预测:武汉地铁第三个1000辆应该会在2022年完成交付。如今4年过去,这一预测果真成为了现实。朱圣瑞说,也正是因为两个基地的存在,从客观上保证了4年时间完成1000辆列车目标的实现。
武汉地铁相关人士透露,中车长客武汉黄陂基地自2013年投产,中车株机武汉江夏基地自2015年投产,短短数年,武汉地铁列车本地化生产不仅初具规模,还扎扎实实推进了“武汉制造”。
8月13日电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上半年能源领域有效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5.9%。通过统筹推进加氢网络建设,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 中国氢能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在营加氢站达到659座。其中,我国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除统筹布局建设加氢站之外,还有一批其他领域的能源项目抓紧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上半年核准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等3个项目6台核电机组;投产10台水电和抽水蓄能机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项目清单也已经印发;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新增130万台充电桩,是去年同期的3.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