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东莞一号线竣工仅剩一年左右的时间,东莞市轨道交通局向东莞一号线建设公司发送了解除《PPP项目合同》的通知。
5月22日,东莞控股发布《关于同意解除轨道1号线PPP项目合同的公告》。公告表示,东莞控股拟同意一号线建设公司与东莞市轨道交通局解除《PPP项目合同》。
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更好地建设和运营城市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
东莞控股是东莞市唯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高速公路业务、城市轨道交通、融资租赁业务、商业保理业务以及新能源汽车服务业务。
东莞市轨道一号线建设公司是东莞控股联合中国中铁、中铁南方、中铁二局等出资成立,一号线建设公司与东莞市发改局(后变更为东莞市轨道交通局)签署了《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PPP改造项目PPP项目合同》(以下简称“《PPP项目合同》”),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维护轨道交通1号线PPP项目。
轨道交通1号线PPP项目线路总长度为58公里,预计项目建设期6年、运营期20年,预计投资总额约295.96亿元。东莞控股预计以自有资金向项目公司投入资本金总额约109.82亿元。通过子公司一号线建设公司建设运营轨道1号线PPP项目,并持有一号线建设公司45.8081%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是广东省东莞市建设的第二条地铁线路。该线路于2019年全线开工,预计在2024年通车。届时建成通车后,该线路将成为衔接广州地铁和深圳地铁的重要通道,到时东莞市民乘坐地铁到广州或深圳只需1小时左右。
东莞控股此前也对该项目的未来表现出十足的信心。2022年年报中,东莞控股在其核心竞争力分析部分指出,其拥有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该项目预期效益较好且收益稳定,极大增强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023年4月19日,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采购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东莞轨道大厦举行,东莞市轨道局副局长别道义,交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沛强等相关领导、人员参加了仪式。
该项目工程上即将竣工投入运营。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东莞轨道1号线全线25座车站中,18座车站主体封顶,4座车站进行主体结构施工,3座车站进行土方开挖及围护结构施工。
据南方Plus5月初报道,今年内,1号线一期工程将实现全线区间全部贯通,累计完成66%的轨道铺设,22座车站装修进场。而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PPP改造项目PPP项目合同》的约定,合同约定总工期为1828天,竣工日期为2024年8月16日。
就在此时,东莞轨道交通局和东莞控股协商解除《PPP项目合同》。
对于解除合同原因,公告称,是东莞市轨道交通局向一号线建设公司发来关于解除《PPP项目合同》的通知。通知称,自实施以来,因城市规划变更等原因,项目建设总投资、交通网络规划等发生了较大调整,相比于《PPP项目合同》订立时的基础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继续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存在困难。
东莞控股表示,目前东莞控股各方就以上变更、变化如何与已签订的《PPP项目合同》进行衔接,尚无法形成一致意见。若新增的投资变化无法纳入《PPP项目合同》,将影响本公司投资轨道1号线PPP项目的投资回报。
就详细原因,界面新闻致电东莞控股。其相关人员表示,路线是好路线,该决定主要出于成本考虑。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城市规划调整、建设路线和规模发生变化,导致建设成本上涨;另一方面地铁建造成本越来越高,但是票价相对较低,也考虑到之后的运营成本,就票价、成本等问题此前也一直与政府协商,但没有达成共识,所以协商解除合同。
东莞控股还对界面表示,目前处于建设阶段,现在解除合约,此前投入资金可以收回,政府也会有相应的补偿。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一号线建设公司的各股东已累计投入资本金91.20亿元,其中,东莞控股已累积投入资本金34.75亿元。一号线建设公司总资产为108.07亿元,净资产为73.44亿元。
对于合同解除后的退出路径和补偿方案,公告显示,尚需由各方开展谈判后方能确定退出路径、补偿金额等条款,谈判所需时间、最终协议条款及能否顺利签署解除《PPP项目合同》的最终协议,均存在不确定性。
东莞市轨道交通局也向界面表示,目前双方就初步对解除合同达成基本公识,正按程序办理合同解除的相关手续。
对于此次解除合同是否会对公司产生影响,东莞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因轨道1号线PPP项目自2019年动工至今一直处于建设状态,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司整体收益水平。本次同意解除《PPP项目合同》有利于改善公司总体投资收益情况,提升公司资产收益率。同时此次解除《PPP项目合同》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此外,东莞控股还表示,未来主业将更加聚焦于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新能源充换电业务,持续优化公司战略布局。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2022年铁道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 2022年,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统计公报》显示: 一是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有力有效。2022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9.84亿吨,比上年增长4.4%。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6.73亿人。 二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2022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 三是铁路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82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4.2万公里。 四是铁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发布铁路国家标准6项、铁路行业标准31项、铁路行业计量规程规范2项。发布由我国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铁路联盟(UI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标准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