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武汉地铁11号线三期首开段张家湾停车场出入场线区间右线“江盛号”盾构机顺利始发,实现了左右线同步掘进。连日来,武汉地铁万名建设者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奋力冲刺“开门红”。目前,11、12、19号线22台盾构机正在掘进、8台盾构机正在调试、2台盾构机即将完成盾构接收。
11号线三期“江盛号”盾构机顺利始发
张家湾停车场出入场线区间全长820米,其中750米为盾构法施工,70米为明挖法施工,目前明挖段和左线区间已施工完成。
该盾构区间自张家湾停车场始发,先后下穿江盛路和大型厂房,在江民路区间明挖段接收。区间穿越主要地层为长江一级阶地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黏土夹粉土和粉细砂等软弱地层,施工中需下穿雨水、污水等各类管线,其中下穿220千伏高压电力顶管为最大“拦路虎”。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一级项目经理王振洋说,通过对张家湾停车场出入场线区间左线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借鉴,10余次对220千伏高压电力顶管进行全方位调查,组织产权单位及专家咨询论证,提前进行盾构掘进参数理论计算,精确到每一环掘进参数指令,并对电力顶管布设检测点,进行实时监控,适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最大程度做到风险可控。
12号线青罗区间“井冈山5号”盾构机
10昼夜完成下井组装
青罗区间右线全长874.5米,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需近距离下穿110千伏电力隧道和雨水箱涵,穿越富水砂层及淤泥质软土不良地层,施工安全风险高、难度大。承建方中铁四局邀请专家研究讨论,定制了由中铁装备最新研制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具有安全性好、掘进效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命名为“井冈山5号”的盾构机,开挖直径6480毫米,主机总长8658毫米,整机总长85米,整机重500吨。
同时,项目部全力以赴,大力投入大量人、材、机优质资源,24小时不间断施工。开展“保节点、大会战”活动,实现盾构配套设备“快速进场,直接使用”,为盾构机具备顺利始发创造条件。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业主代表康安栋介绍,项目部通过涌水涌砂应急演练,细化明确其应急工作职责,提高全员安全防范能力。此外,通过信息化实时全面监控,动态掌控出土量、盾尾间隙、地表监控测量等数据,确保盾构机安全、平稳、高效施工。
19号线鼓花区间右线盾构机成功接收
创新工法实现“五无隧道”质量目标
鼓花区间盾构全长4.2公里,从2021年9月28号始发,经历15个月的不间断施工,经历两个不停工的春节,100多名建设者经历近450天的日日夜夜。
鼓花区间盾构长距离下穿严西湖约1.3公里,区间实测最大水深约3.6米,隧道顶距离湖底最小距离为10.3米,穿越地层为中风化泥岩,隧道上部为非隔水的残积土层,并且区间存在多处破碎带,地质条件差。
武汉地铁建设事业总部业主代表余亚东介绍,19号线项目部在掘进过程中严控掘进参数,落实轴线控制、沉降控制、管片破损控制、管片渗漏控制、管片收敛控制“五项硬指标”;严格对标“三道关”第一道关,管片生产后必须进行三环试拼装,首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不合格管片坚决予以退场;第二道关,盾构始发前必须进行始发节点验收,各项条件具备,各个环节完备,准备工作到位方可始发;第三道关,盾构掘进一百环后,必须进行百环验收,对百环管片质量进行系统分析,查漏补缺,归纳总结,验收通过才允许继续掘进。从而,实现了“无污染、无错台、无破损、无渗漏、无超限”的“五无隧道”质量目标。
3月22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据成都轨道集团总调度长徐安雄介绍,目前,成都地铁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人次,工作日单日客流量常态化保持在600万人次以上,线网运营水平与各项关键运营指标持续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如何继续提升市民乘客通勤体验感受、打造文明出行场景,徐安雄表示,成都将采取运力错峰配置、精准投放大站空车、快慢车差异化开行等措施,划梯度、分层次精细化配置线网运力,推进重点车站的扩能改造,满足乘客多元化快速出行需求,确保运营线网高效运行。 成都在国内行业首创的“文明365”服务长效机制运行情况如何? 徐安雄说,成都以提供全龄友好出行服务为目标,开展“轨道文化进校园”,打造“儿童乘车体验馆”互动平台、母婴候车室、高低位爱心窗口等全龄友好设施,设置无障碍的渡板、电梯、卫生间、盲文盲道等服务设施。 为了向乘客提供一体化便捷服务,只需下载一个APP,即可实现跨城乘坐轨道交通,徐安雄介绍,“成都先后与重庆、西安、南昌、郑州、广州等5座城市实现轨道交通出行二维码关联互通,市民乘客一码在手畅游无阻。” 在乘客体验方面,15座车站上线“同站过街”服务,所有地铁线路实现“列车分区控温”,6座车站投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