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清单共47个项目,按照减碳方向分为三类: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涵盖了非化石能源先进示范项目、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先进储能示范项目、先进电网示范项目、绿氢减碳示范项目、工业领域示范项目、建筑领域示范项目、交通领域示范项目、减污降碳协同示范项目、二氧化碳先进高效捕集示范项目、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示范项目。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报送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用-管”综合节能低碳示范项目成功入选交通领域示范项目。成为全国城轨行业和宁波市唯一入选项目。相关技术在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落地基础上,全面推广应用于在建6、7、8号线,新线综合能耗下降25%以上,自主化率达95%以上。
项目采用供能侧、用能侧以及基于云平台的智能能源管理平台技术,采用架空接触网结合专用轨回流技术,实现基于新型铁硼材料的永磁同步牵引系统正线的全面应用,可显著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节能降耗水平。主要构建“供—用—管”协同一体的绿色节能综合技术体系,形成一套智能能源系统相关技术标准。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运营能耗降低25%以上,智能牵引供电设备自主化率大于95%,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800吨。
该项目采用多项引领绿色节能发展方向的关键技术,构建“供用管”协同一体的绿色节能综合技术体系,并形成一套智能能源系统相关技术标准。
在供能侧,采用国内首创的架空接触网结合专用轨回流供电技术,彻底解决杂散电流泄漏及腐蚀的世界性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全功率双向变流器的正线全面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进地源热泵、太阳能等绿色新能源的应用研究,进一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结构。
在用能侧,在国内首次实现基于新型钕铁硼材料的永磁同步牵引系统正线的全面应用,与双向变流器配合,综合节能率达到25%以上;采用国内领先的直流集中供电智能照明系统,具有高节能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维护成本等优点;采用国内领先的高能效比通风空调系统,制冷机房全年运行能效达6.9。
在管理侧,通过构建基于云平台的能源管理系统,以数字化管理手段,优化节能策略,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相关创新技术将在6、7、8号线等项目及既有线改造中全面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标准线路测算,每年每条线将减少电能损耗约30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109吨,节约电费2400万元。目前,相关技术已授权知识产权11项,获得国内相关科技进步奖项4项,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